网站首页 艺术简介 评论摘录 书法作品 山水作品 花鸟作品 最新作品 评论文章 艺术资讯 视频专栏 艺术历程 联系方式
评论摘录 ++更多

沈鹏 (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
郭子绪创作崇尚真率,追求一种质朴、自然的书风,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富有一种内在的美,不事雕饰,古雅之中天趣溢发,气机流宕,格高韵足,令人回味。

 

杨仁恺 ( 著名文物专家、书画鉴定专家 )
( 他的 ) ...

艺术资讯 ++更多
评论文章 ++更多
  评论文章  
 
蓦然回首----“流行书风”透视 《青少年书法报》(总288—293期)1 992年 ■小舟 李小龙
发布日期:2012/7/5 17:41:35
阅读次数:1919

《青少年书法报》(288293)1 992

    ■小舟  李小龙

蓦然回首----“流行书风”透视()

    书坛很久没有感受到象“流行书风”那样令人激动的美感和使人鼓舞的时代气息了,在经过了一段沉闷的徘徊和书札书法带来的一线生机又陷入千人一面的中庸巧媚之地后,我们再一次痛彻地发现“流行书风”的价值所在。

    不可否认“流行书风”已可以说是早天了,几次大的全国性书展上已很难看到它的影子,人们已在渐渐遗忘它了。但现在如果回过头去总结一下前几年的“流行书风”现象,我们将会发现许多值得回昧的问题,这对当代书风的正常发展,也许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何谓“流行书风”

    近年,人们对“流行书风”议论纷纷,但究竟什么是“流行书风”,概念却模糊得很。因为它与地域书风、现代书法、日本书法、传统书法都有许多相通之处,要划清界限往往是很困难的。但经过两年时间的沉淀之后,是到了可以而且应该给它下个定义的时候了。综合各家论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流行书风”以毛笔为工具,以传统汉字为唯一载体,以变形夸张和笔墨情趣中求异于古人和他人。具体讲,它有以下特征:在结体上,将篆、隶、草百体熔于一炉,集于一幅、甚至一个字里,同时夸张点画;在线条上,打破各种书体用笔用墨的界限,使它们更为自由奔放;在章法上,力求险绝,在不稳定中寻找新的平衡。它既不同于以“笔法千古不易”为核心的传统书法,又不同于“非书非画”的现代书法。“流行书风”并非以反传统为代价,而是以传统书法为基础,诸如笔势、笔致、笔力、墨色等的丰富性,使转提按的刚柔并济、入木三分等仍是必须之基本功;结字的完美,耐看,点线的法意合一等仍为之所尚。那种以笔或刷子、墨或颜料再现具象,把文字畸变到难读难识,把书写的各种要素抹杀到莫见端倪的“现代书法”,是和“流行书风”有本质区别的。

蓦然回首----“流行书风”透视()

    二从兴盛到衰落

    “流行书风”大约诞生于1 9 8 7年前后,全盛于1 9 8 8年,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一位古代书法大家曾说:中国书法到唐代已完成了它的一切使命,而唐以后就进入了临摹阶段。当代人于1 977年起在传统书法中徜徉了+年之后,忽然发现,以人生丰富体验为内涵,以外在形体中庸变化为载体的传统书法,使强烈希求张扬个性的当代人在被千万计古代书家踏遍的书法园地里已找不到的一个落脚点;同时,那种穷其毕生饱读诗书,以求书作内涵丰厚的守株待免式学书历程,在这个讲科学、讲速度的信息时代也自然受到了怀疑。以中庸为基调的传统书法再也不能在满脑子新观念的现代人心中撞击出火花,对书法的沮丧和冷漠来自每个书家和群众的心里。变,是唯一的选择。

    恰值此时,日本书法被大量介绍到中国,使中国书家和群众怦然心动,此遂成“流行书风”诞生的契机。一些无名书者偶而为之,辄受日本书家青睐,后也常被一些国内各家见爱。之后不少名家开始尝试,旋即入迷。在上有王学仲对北京现代书法的肯定及其自身行草书法的尚拙,在中有郭子绪、刘云泉以及“流行书风”的不是领袖的当然领袖王镛等人的成功实践,在下有几万甚至+几万爱好者的推波助澜,使“流行书风”的发展很快达到了一个高潮。

    其时,全国所有专业报刊均以“流行书风”为尚。王镛书作时出新意,将动与静、浓与淡、枯与润的强烈对比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郭子绪、刘云泉用笔的变化、章法的诡谲,也常使人耳目一新。继而书法界对书家风格的守成产生了疑义,个体风格的固定与丰富面临着全方位的摧毁,不少书家创作了与自己原有风格大相径庭的作品,徜徉在丰富、自由的艺术氛围里。接着赵冷月、陈平、沃兴华、徐本一等继起,这些训练有素的书家急欲脱胎换骨,他们的朋友谓之走上了“灵程”。“灵程”上郭子绪再出新招,在“拥挤”上下功夫,一幅不大的作品中线条与墨色超负荷地避让生辉;梅墨生,王复耕的变形、赵冷月的敛静无欲则又为“流行书风”打开了一个个突破口。同时,多种全国性大赛表明,求奇、求新、尚变意识也为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接受。这时期的书法令人激动、鼓舞,一个展现当代人情感、灵性和时代风貌的书风渐成气候。然而捷报频传的大好局面,使不少弄潮者过高估计了形势,诸如“我们要超越清代”的狂妄论调也出来了,持这种论调的人们把创造时代风貌看得太简单了,却不知自己正面临着和任何改革与变法初期一样凶险的命运。同时,新奇求变又为一些江湖艺人所利用,什么脚书、嘴书、双手同书、无笔书等等,杂技表演式的书法令人们大倒胃口。许多毫无基本功的人打着反传统的旗号也加入到“流行书风”的队伍里,降低了这支队伍的素质和威信,急功近利者对名手新作的大量摹仿不久又使以张扬个性为宗旨的“流行书风”堕落为千人一面的做作。凡此种种,都给人一个错觉:信手涂鸦就是“流行书风”。于是,清高的理论家们抓这些把柄,举起传统这个盖世“武器”痛击一番,“流行书风”无力招架,立即败北。

    中国书法经历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浩浩乎有如平沙无垠般”(段荪语),艺术样式之广,确实令人有惶恐之感。捷足先登的古人,傲视着我们无力的拼搏,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重复、重复、再重复,有多少人是劳而无功,青史无名,历史留下一个由浩如烟海的碑帖为背景,而书史人物寥若晨星的反差极大的底片存档了。“流行书风”是出新的正路吗?是修得正果吗?没有人回答。历史的车轮动辄飞速旋转,转瞬即逝,动辄又徐缓得如虫行龟走。

蓦然回首----流行书风透视()

    三全新的思维

    现代众多的信息工具,在使我们受益的同时,却也使大量毫无功力、丑恶拙劣的流行书法轻易充斥其间,令许多专业、非专业人士对“流行书风”产生了误解,但是倘若我们把高水平的、真正的“流行书法”拿来放在一起研究一下,便会发现它的继承和创新的路子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同时,也会被它那非凡的魅力所慑服。

    “流行书风”出现之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不同于以往任何新书风的全新姿态。它在继承和创新方面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十全”。

    一全日:“流行书风”囊括了中国书法表现形式上的一切字体、书体,它们都无一遗漏地充当了传导书法生命的韵律的标记和载体。

    二全日:全面继承学习中国古代的一切优秀书法作品。流行书风风靡之时出现了一种普遍的唯美意识,不管忠奸、帝臣、庶民,凡是能够挖掘的片纸只字,无论是砖文、器文、剑铭、碗底、砚边,还是契约、盟书、圣旨、书札、残崖断碑,一经发现,便秘而不宣,个中缘由自不待言。同时,急于求成的心理压力又使灵性最大限度地宣泄于笔端,新鲜丰富的面目屡屡引起书坛的震颤。

    三全日:无论书家还是爱好者,无论男女老幼,热爱书法的人们几乎全部加入了流行书法的队伍。名家与未名者并行,一时门户之见,派系之别,森严的省地市会员等级均不复存在。谁的书作有了新颖的东西,他的作品形式便会刮起一阵旋风,象流行时装的出现一样,我们未必知道着装者的姓名,但追随的意识却悄然而生。各种新的形式除了以著名书家的重复出现而被肯定外,我们难得知道这个源头,究竟从何而来。

四全日:流行书法没有遗弃而是单一选择了传统的用笔之法。有不少人认为,流行书风在实践中对传统技法——主要是笔法,进行了反叛和摒弃。这其实是一个误解,那不过是一些无功力者凑热闹的结果。用祖先的“清规戒律”来审视流行书风,将会发现,它不仅没有使“古法荡然”,而是把每种笔法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五全日:条幅、中堂、对联、横幅、扇面、牌匾等等诸种形式的章法,都被流行书风采用,并有所发展,如增色仿古、钩底、易黑为色、撒星滴彩,或令纸皱增其斑驳,或染白矾以添金石之气。总之,各显其能,以期昭然于天下。

    六全日:在审美情趣上,全面综合中外文化艺术的审美因素,无论是碑拓的“十美”,帖学的韵致,还是印象派的抽象,传统的中庸,古刹的禅味,有感而发,有感即发,创造性的需求和追逐使书法与写字的距离拉大。

    七全日:墨法上的全面借鉴,中国绘画在墨的分色上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流行书法受其影响,或浓淡交替使用,或淡墨直书,或饱墨蘸水,或蓄水而含墨等等。中国画的焦、浓、重、淡、清五色无一不被书家运用,创造出各种灵动的佳作妙品。

    八全日:苏东坡“把笔无定法,但求虚而宽”的执笔理论,在当代真正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古老的用笔理论似乎多对楷书而言,对传统惯于顶礼膜拜而又机械的后人,便大都不分体制一味重复古人的中锋理论,以及笔管对准鼻尖之类的执笔理论,加之古人的偷看、掘墓等神秘闹剧,使许多书家或已成名,或已垂墓仍然怀疑自己的执笔、用笔。因为王岗先生列出的一长串笔法传授图,至唐已无从再续了。猎奇、探险、创造的期望促使当代后生,或竖管、卧管,或上倾下倾,或侧锋,或偏锋,或拖或挫,只要能利用的,他们都尝试了。于是我们’晾奇地发现笔法的大胆灵活的运用,使我们获得了多么丰富的美感。这大概也是被人斥为“向‘笔法千古不易’开火”的缘由了。

    九全日:姊妹艺术的全面介入。这种介入带有很特殊的个性化,那就是表现于笔下的情感,是以对各种艺术的感悟而触发的。那种以为只有唐诗宋词、《论语》、《春秋》之类传统文化,才能算书家文化素养的观点,在当代中外文化的冲击下,已分明显示出其片面性。作为书家传统文化固然重要,然而在当代可以丰富作品内涵,触发创作灵犀的艺术门类之广,却远非昔日可比,如二届中青年书展中邵岩的“梅雪”,融西画、图画的感觉和二字的具象为一体;刘正成的意草,不单纯着眼于点画,诗的情感直入书中;蓝于松的大草则似乎是交响乐无尽的旋律,至于韩文公盛赞张旭的“凡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那样的风度,在流行书风中早已更加淋漓大胆的身体力行了。十全日:新闻媒介的全面介入,除专业性书画报刊外,其它各种文史、艺术、娱乐类乃至各级党政报刊,无不为流行书风提供篇幅,一些报刊刊名,栏目题字,甚至每期一换。电视、广播更为“新派”的展览拍手叫好。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只要有展览,即为新闻界之当然内容,这些都为流行书风走向社会提供了机会。

    总之,“流行书风”以其极少包袱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总特征,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初具规模。

蓦然回首一一“流行书风”透视()

    对于处在中西文化艺术冲击焦点上的书法,现代人在用其抒情达意的时候,把传统美和现代美发挥得更为浓烈,现就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几种美的特征略述于下。

    1.真率此为流行书风所尚美之首。对传统的中庸和教条的逆反,使现代人更重灵·性、情感的抒发,因而更钟情于清水芙蓉,大朴不雕的率直和自然之美,其表现特征是起笔多不折,收笔不回,直来直往,干净利索。结体随势生形,变化万方。又大多以酣畅生率,如平原牧马,纵横无疆,有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情浓于书、杂纸破管之境界。表现这一特征的作品较多,代表书家有郭子绪、陈平等。

    2.浑朴碑的雄伟博大之美能引起欣赏者对种种具有非凡气质的壮观景象的联想,使人振奋、鼓舞,这正于我们这个气象万千的时代气息暗合。因而碑学又一次中兴,原始、质朴、粗犷的书风溶入现代人的笔下,便有了撼人心魄的浑重朴茂之美。其表现特征是用笔沉涩生实,古拙生朴。代表书家如王镛、张士钧竺

3.洗炼从用笔、结字到章法的求简,是现代人在看惯了法度谨严、细腻繁复以及过于露、张的书法之后的自觉行动。“虚而万景入”(刘禹锡语)许多成功的求简之作,在简炼的线条中蕴藏着巨大的内涵和情感信息,使读者有了更为广阔的联想空间,这类作品往往更易留在读者记忆之中。求简对作者的线条概括提炼功力的要求更高,是“既得险绝,始归平正”的佳境。代表作如王宝贵、华人德隶书。

    4.秀润如同美丽、缠绵的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一样,崇尚秀雅、润丽的书风始终是书法的重要审美范畴。因而在当代象日人金子鸥亭那样鲜润欲滴的书法仍令人神往不已。现代人在夸张点画、笔墨时,有许多是围绕秀润这一点进行的。其表现特征是力度内蕴,行笔跳跃轻盈、婉转流畅。结宇疏朗,以宽博取势。

    “流行书风”之审美范畴自然绝非仅此四方面,它对诸如豪放、迭宕、旷远、劲健和纵横奇倔,工整精巧等等,无不涉足。同时,一位书家的不同作品或一幅作品中,也常表现出多种风格,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蓦然回首一一“流行书风”透视()

    四衰落的根源在哪里?

    无论如何,“流行书风”毕竟是走向衰亡了,探究一下其衰退原因,也许不无益处。其一,对稍逾传统的新事物的否定在书法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书论开山鼻祖赵壹,就曾对草书横加指责,把草书斥之为效颦增丑,认为毫无价值。就是王羲之的今草,出现之始也曾被贬之野鹜。这类例子,在书史上不胜枚举。其二,“流行书风”在当时虽日有万变、风起云涌,但却缺乏相应的理论为其奠基。当代书论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但仍不适应书法创作的需要,理论成果依然停留在翻译、注释、介绍前人成果的水平上。这方面先让我们略翻几页书史吧。蔡邕在洛阳写经文,引八方来客参观品评,他的创作经验不胫而走;晋人尚韵之风兴起,其时的书论把人类所有美的感受都抒发在其中,使晋人书法达到了书法史上的顶峰;唐代书法的鼎盛同样也与书论繁荣密切相关;宋人尚意而斥唐法,康有为尚碑而“卑唐”的等等矫枉过正的理论,为其时的书法实践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孙过庭的“既得平正,务求险绝”,傅山的“四字四毋”,刘熙载的“始由不工而求工,再由工而求不工”等,无疑对清代碑学的兴起有巨大的意义。再来看“流行书风”,它的出现与相应的理论空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应有的支持需要而不可得,其迅速早夭自然不是奇怪的事了。其三,“流行书风”缺少一个权威性的群体与集团。普通群众对艺术的接受,除了自己的直观感受外,还需要指导和权威的强化,而高高在上的当代中青年书家们似乎忘记了这一点。虽然,“流行书风”走向了许多领域,然而,有多少群众真正欣赏了呢?加之许多老一辈书家和其它门类的艺术家也不接受它,雅俗皆不赏,“流行书风”自然便成了弃儿。雅俗共赏,这是某种艺术得以生存,走向未来的关键,然而对于“流行书风”,这大约只能是一个悠远而绵长的梦了。其四,书法界没有象作家、诗人、作曲家那样无新作便遭淘汰的现象,书家是愈老愈红。不少人在本地以山大王自居,不参加全国活动,不参加各种竞争,不关心全国书坛现状,忘记了书法当随时代这一起码的规律和原则;他们虽也激赏“流行书风”,但却无掐断自己守成风格的脐带的决心,面对“流行书风”的挑战,惶惶不安,动辄斥新派为胡闹,诸如“丑怪恶俗”、“粗制滥造”、“肢解传统”、“奇巧的形式下掩饰着虚假丑恶的灵魂”等语言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施于流行书法之上,大发世道不古的叹息。这些都起到了“棒杀”流行书法的作用。其五,如“王镛说”。缺少精品,书法创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也是早天的客观因素之一。

    其实,中国传统书法是一条河,谁想斩断都是枉想。我们打开一部中国书法史,即会发现,传统是佛法无边的大道,“流行书风”绝非无源之水,倘以蔡邕《笔论》文中的1 6个“若”字来审视,以他的“九势”来衡量,流行书法又何曾出格呢。自古以来,各种书体的产生和变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杨维桢的不守古法,郑板桥的因变而生怪,徐青藤的大小参差,金冬心的齐锋漆书,杨守敬俱用侧锋,林散之早期隶书的用笔……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传统也是在流动而非僵死的。一部日本书法史读罢,我们更会平静地接纳流行书法。然而,历史的暗合,与大文化的土壤,使产生、早夭、回归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着,有什么力量能打破这个怪圈呢?

蓦然回首一一“流行书风”透视()

  五路在何方任何艺术,都是在不断创新向前发展中得以生存的。因为它是为时代服务的,就要去表现时代的风貌、人的情感,找到与时代与人的运动的共振点。否则这种艺术要遭到淘汰的命运,只能永存于历史之中,比如同属传统艺术的戏剧,某些已经或将遭灭顶之灾的事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书法也不例外,同样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如今以回归传统这种手段来消除“流行书风”的影响,无疑是一个倒退,是对传统的嘲弄。然而新书法的出现,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勿庸置疑,书法必须适应时代、表现时代,然而出路在哪里?自称为“现代书法”的那一派,因无根无源,毫无建树,已灰飞烟灭,匆匆下场了。现在看来,书法出新,走向未来的担子只有落在“流行书风”的身上,因它的队伍最庞大,成名书家最多,它经历了许多反复、波折,也得到了理论界的不少良言指导,所以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个尝试。

    “流行书风”曾被视为摒弃技法的代名词,也更有只重形质不求内涵的指责,这里有必要辩一辩,以澄清是非。流行书法是否摒弃了传统技法,需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不少毫无功力者误以为流行书法以反传统为基础,因而暗自心喜,提笔上阵,胡涂乱抹,倘以此便说“流行书风”摒弃了技法,就如同有人写不好颜体,就否定颜体一样,于理不通。看问题应看主流,看本质,才符合辩证法。应该肯定地说,流行书法的主流还是注意传统技法的。另一方面,对技法的理解存在着分歧,“流行书风”对技法的理解更全面、少因循,比如笔法,有不少人认为中锋须“占运笔的+之七、八”,少于这个数,便有“向笔法千古不易开火”之嫌,把用笔仅理解为中锋用笔,岂不是对技法太缺乏全面了解吗。

    有人认为“流行书风”着眼于变形夸张,重笔墨情趣是肤浅的作法,认为“内涵的丰富比形质重要得多”。这里首先要搞清内涵是什么,我们要追求怎样的内涵。所谓内涵,是指以文字为载体所体现出的书者本人的修养(技法和艺术修养)、个性、气质、习惯、情感、灵性以及时代风尚等,因为这些都有着格调高下之别,因而决定着作品的高下。作品的内涵愈丰富,格调愈高,艺术感染力便愈强。可以看出,决定作品内涵的因素很多,决非传统文化一端,不少人总是自负地指斥青年人不·瞳古典诗文作法,实在是片面之词。古诗文方面的修养固然必需,但是青年人是否还需要象贾岛那样为一些字苦苦“推敲”,为成一诗拔完胡须呢?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结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之所以有时代风尚的原因,一味要求文化结构的一致,是不现实的。

    其次,内涵与形质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内涵是以书体为载体的,是依附形体的,即要由形体来体现,如果没有形的变化、出新,便难以包容新的多样的内涵,所以离开形体谈内涵是没有意义的。可以说,书史上每一次书法的革新,主要都体现在形的更新换代上。自然,追求形变的同时也会有因个人各方面的修养差而作品格调不高的,但这却不能成为否定形变的理由。

    认为内涵比外在形质重要得多的观点,已成为许多没有创造力的人的借口,也是一些读了满肚子古书的人唯一能够自慰的,他们认为只要多读书,自然就能使书法成为上品。这种观点,使许多人置自己的技巧于一边,日复一日地做着重复劳作,同时也使很多学子除了技法训练之外,无从下手,这种“人书俱老”的理论实在唬人太甚。

    书法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道路必然是坎坷曲折的,这就要求理论界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使出新始终能得到实在善意的指导,那种以个人好恶为准则的“棒杀”和“捧杀”都是要不得的。

    我们预计,“流行书风”在经过几年的沉默之后,近年一定会再一次刮起。为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特提出以下措施。一是举办全国性的流行书法展览,它会成为“流行书风”再次刮起的导火索。二是办一份毫无地域、圈子、个人好恶的不唯名、只唯实的权威性报刊,以刊登流行书法为主,使它成为数以万计的中青年作者的园地。三是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指导群众欣赏,使之雅俗共赏。四是建立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引导流行书法的正常发展,而不是因局部失误而否定全盘。五是全面介绍日本书法作品,使之成为流行书法的营养。

    总之,当代书法应如何发展,不少有识之士都提出了很多高见,“流行书风”应该如何走下去,还需要探讨,愿有识之士都来参加这一讨论,我们期待着。并期待着“流行书风”再一次刮起。

网站首页 艺术简介 评论摘录 书法作品 山水作品 花鸟作品 最新作品 评论文章 艺术资讯 视频专栏 艺术历程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郭子绪教授个人网站 备案号:辽ICP备05026028号-3
设计制作:东方艺术工作室 恒昊互联网络